探尋《國家寶藏》,争做國寶守護人
伴随着《國家寶藏》文博探索節目的熱播,博物館參觀,博物館課程逐漸變得火熱。看博物館裏的國寶,聽國寶的故事,真爲自己的民族走過這樣的曆史,創造過這樣的文明而驕傲。南京博物院作爲《國家寶藏》中的九大博物館之一,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作爲保存中華文化和江蘇地域文明的寶殿,不僅存渾厚凝重之魂,也藏江南精緻雅巧之秀。此次《國家寶藏》節目,三件國之珍寶現身《國家寶藏》舞台。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
大報恩寺琉璃塔的建造體現了明朝的建築成就,不能招新當代的繁榮昌盛的實力,真正的建築史上,琉璃塔的集大成者,這在國外很多的塔型建築,是根據琉璃塔的基礎而建造的,中國的文化爲何能夠傳遍西方,乃至世界,不光是因爲本身中國文化的滲透感以及傳播感有多強烈,更重要是自身的優越品質,讓人難以拒絕!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并不是一座塔而彰顯出來的,真正體現的就是我們在古代與現代的溝通,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表現出來!大報恩寺琉璃塔的建造體現了明朝的建築成就,不能招新當代的繁榮昌盛的實力,真正的建築史上,琉璃塔的集大成者,這在國外很多的塔型建築,是根據琉璃塔的基礎而建造的,中國的文化爲何能夠傳遍西方,乃至世界,不光是因爲本身中國文化的滲透感以及傳播感有多強烈,更重要是自身的優越品質,讓人難以拒絕!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并不是一座塔而彰顯出來的,真正體現的就是我們在古代與現代的溝通,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表現出來!
《坤輿萬國全圖》
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爲明萬曆三十六年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内現存最早的摹繪版本。《坤輿萬國全圖》原圖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窦和明朝官員李之藻共同繪制,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它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爲藍本,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将歐洲居于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将亞洲東部居于世界地圖的中央,此舉開創了中國繪制世界地圖的先例。地圖上不僅歐洲地名全部用漢字标注,而且中國各省的名稱在地圖上也都能找到。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輿萬國全圖》長380.2cm,寬168.7cm,爲明萬曆三十六年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内現存最早的摹繪版本。《坤輿萬國全圖》原圖由明朝官員李之藻繪制,是中國最早的彩繪世界地圖,它以當時的西方世界地圖爲藍本,改變了當時通行的将歐洲居于地圖中央的格局,而是将亞洲東部居于世界地圖的中央,此舉開創了中國繪制世界地圖的先例。
《坤輿萬國全圖》中的地理信息豐富,在古代沒有航拍和衛星定位的情況下,基本反映了當時的實際情況,可謂是一個奇迹。
竹林七賢與榮啓期磚畫
《竹林七賢與榮啓期》模印磚畫由200 多塊古墓磚組成,分爲兩幅,嵇康、阮籍、山濤、王戎4 人占一幅,向秀、劉伶、阮鹹、榮啓期4 人占一幅。人物之間以銀杏、槐樹、青松、垂柳、闊葉竹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現出一種最能體現個性的姿态, 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這塊畫像磚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現。我們來結合“竹林七賢”和榮啓期的個性特征來看磚畫中的人物。嵇康爲“七賢”之首,是一個豁達而有文采的人物。據文獻記載,嵇康“博綜伎藝,于絲竹特妙”,且常“彈琴詠詩,自足于懷”。磚畫中的嵇康正在撫琴,微微揚頭舉眉,有“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的神情,給人一種旁若無人之感。阮籍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喜好飲酒,且“嗜酒能嘯”,就像我們今天所說的把手指放在嘴裏吹口哨一樣。在“七賢”中,有“嵇琴阮嘯”之說。這塊磚畫中的阮籍側身用口作長嘯之狀,很顯然一幅嗫嚅忘形的樣子。
《山濤傳》中對山濤有“飲酒至八鬥方醉”的記錄,可見山濤也是一個酒鬼。在這幅磚畫中,山濤手執一酒碗,典型一個嗜酒如命的文士。王戎爲人直率,不修威儀。此磚畫中的王戎手舞如意,并配以錢箱、赤腿,姿态懶散悠閑,自得其樂。據文獻記載,向秀“雅好老莊之學,莊周著内外數十篇……秀乃爲之隐解,讀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時也”,可見他是一個十足的道學家。磚畫中的向秀閉目倚樹,似乎在對玄理深思。劉伶嗜酒如命,“止則操卮執觚,動則契盍提壺”,大杯小盅,來者不辭。磚畫中的他手持耳杯斟酒,一副醉意朦胧之态。阮鹹通音律,擅彈琵琶,當然,這裏的“琵琶”與現在的琵琶不同,它是一種被稱爲“阮”的彈撥樂器,相傳這種樂器就是由阮鹹發明的,有人把這種樂器叫做月琴。畫中阮鹹挽袖撥阮,完全沉浸在音樂之中。
榮啓期是春秋時代人,至于爲何把榮啓期和竹林七賢放在一起,可能是因爲其思想與“竹林七賢”有相通之處吧。
除了繪畫構圖上對稱的需要外,更有以榮啓期爲“七賢”之楷模的寓意。畫中的榮啓期,端坐向前,鼓琴而歌,似乎在向學生們講學,神态威嚴,的确有點楷模形象。
從繪畫風格上看,磚畫中人物的衣褶線條圓潤靈動,造型嚴謹準确,絕非一般畫工所爲,與顧恺之的《列女仁智圖》中的人物形象和用筆習性倒是很接近,磚畫中的銀杏和垂柳等樹的形象和表現手法又和顧恺之《洛神賦圖》中的背景相同,而且,唐代張彥遠的《曆代名畫記》中還曾提到過:顧恺之曾畫阮鹹與“古賢”榮啓期像,所以,這幅《竹林七賢和榮啓期》磚畫原稿有可能出自顧恺之之手,但也有一些學者認爲,這幅磚畫稿本有可能是南北朝時代的陸探微所爲。
《竹林七賢和榮啓期》磚畫的原作者不論是顧恺之還是陸探微,都爲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提供了可靠而詳實的資料,因此備受美術史界的高度重視。
【9:00】抵達南京博物院
【9:00-12:00】參觀南京博物院,尋覓兩件國寶,聆聽國寶故事
【12:00-13:00】大報恩寺遺址公園用餐
【13:00-14:30】參觀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大報恩塔
【14:30-15:30】登108m大報恩塔,制作埃菲爾鐵塔模型,對比中西方塔型建築
任務:尋覓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竹林七賢與榮啓期磚畫
知識點:大報恩寺因何而建?因何而毀?竹林七賢是哪七個人?榮啓期是戰國時期任務,竹林七賢是魏末晉初人,他們爲什麽會出現在同一幅磚畫上?他們的性格有什麽相似之處?
任務:了解大報恩寺曆史淵源、感歎東方瓷塔的魅力
知識點:大報恩寺爲何被稱爲“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大報恩塔位列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迹,被當時西方人視爲代表中國的标志性建築,被稱爲“天下第一塔”,誰将大報恩寺塔的故事帶回西方?安徒生童話《天國花園》中描述的東方瓷塔是哪座塔?
我要報名
請填寫您的聯系方式 *